English

关注思维素质的培育

2000-02-15 来源:光明日报 张晨 我有话说

是否关注学生思维素质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条分界线。应试教育虽然也关注学生的思维,不过关注的重点不在提高思维素质,而在于建构适应考试需要的被动的思维方式。由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被动的思维方式,年复一年地消蚀着学生正在生长着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创造力,严重地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就必须首先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进而帮助学生建构起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系统,提高思维素质。思维素质,包括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两个主要部分。不断地优化思维,不断地强化思维能力,是思维素质内在的趋向性要求。由于思维素质对人的思维效率、思维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在实践中的施行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旨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诸方面的教育便不能不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改进和思维能力的增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意味着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由于对教育的本质缺乏全面的理解,导致了片面重视智育,过分重视知识灌输的考试分数,甚至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二是由于对“人的全面发展”缺乏本质的理解,造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方面教育各据一条线,彼此不搭界,甚至以课时设置的比例分配作为诸方面教育协调发展的唯一手段。这两大弊端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把学生引导并束缚到被动学习、被动思考的轨道上,造成了教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考什么,考得怎么样就获得怎么样的评价的划一呆板的局面。而学生的现阶段的思维状况如何,将来的思维会如何,他们的思维素质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很值得我们花费精力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反而成了我们无暇顾及的问题。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根本的改变,那么素质教育就不可能得以真正实施。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固然应当以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构成作为基本的前提,但绝不是单向度的知识灌输和单一的分数导引所能奏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说到底,只有通过内部起作用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通过教育的系统的促进作用在他的自身中生长出来的素质。良好的素质一经形成,就会进入不断建构的轨道,并且会成为推动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力量。教育通过内因起作用,主要是通过内在的思维素质起作用,没有经过优化的思维和经过优化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况,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便成为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履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诸方面的教育之所以要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是因为它们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从内涵到目标都存在着深层次的一致性。其目标总体上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比如,德育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智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体育要“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美育要“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劳动技能教育要“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目标要求都是从“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比较稳定的观念形态、习惯形态、能力形态三个方面提出来的。观念、习惯、能力三者之间紧密相联,良好的习惯是科学的观念的产物,而较强的能力也无不得益于良好的习惯。因而,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尽管诸方面的教育在目标要求的表述上各有侧重,但基本上都包含着观念、习惯、能力三要素。在接受教育与形成观念、习惯、能力之间,在吸纳知识与创造知识之间,学生的主体思维机制起着关键的内在“转化器”的作用。内在“转化器”建构得好,运转能力强,不但可以有效地克服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状态,而且有利于诸方面教育的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有益于他们一生的成长。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重要指导意义,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为全国推进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即教育要为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服务,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服务,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服务。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努力促进学生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辩证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是视野开阔的独立性思维

独立思维,是观念、习惯、能力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也是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形成自己的思维个性的前提条件。没有独立思维,就不可能具有探索精神,也不可能有创新思维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独立思维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相反,只能意味着自我开放。越是自主学习、自觉实践,越是不断开阔视野,独立思维的能力就越强。反之,随着独立思维能力的增强,也必然更加倾心于自主学习、不断学习。视野开阔与独立思考相辅相成、良性循环。

2、必须是不懈探索的创新性思维

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能力取决于思维的创新,思维的创新又依赖于探索精神的树立。经常性的以自己的思维系统(或称“思维之网”)去搜寻问题、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所有的学有所成、研有所成的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只有当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经过艰苦的训练编入到思维系统的程序里,大脑的思维机制才有可能随之而在探索与创造的轨道上恒常地工作和运转。不断突破,不断建构,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是创新性思维最本质、最具魅力的内在规定性。

3、必须是多向考察的严密性思维

为了完整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更为了思维成果在付诸实践的过程得以顺利施行,必须多视角、多侧面、多因素、多向度地进行思考和论证,必须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可能起作用的因素、可能发生的后果逐一进行考察和预测,然后经过分析、综合,依据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基本判断做出科学的抉择或决策。抉择与决策的把握性取决于多向度思维的严密性。没有“水银泻地”般的严密性思维做前提,便不可能有“闪电行空”般的果断抉择与决策。

4、必须是可行可控的实践性思维

科学的思维是为了实践而进行的。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严密性,都毫无疑问地指向实践性。由于思维的成果最终要付诸实践,所以由思维而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必须是切合实际的,可行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思维要自觉地发挥调节、控制功能,对于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做出分析、综合和判断。一旦发现最初的思维成果在实践中出现偏差,就应及时地予以调整、协调。这种自觉调整、自觉校正的特性,是实践性思维中最可宝贵的要素。

总起来说,视野开阔的独立性思维、不懈探索的创造性思维、多向考察的严密性思维和可行可控的实践性思维,体现了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既联动递进,不可或缺,又相辅相成,彼此交融。

思维素质是包含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综合素质中的素质。它的目标在诸方面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它的重要性在它存在于并作用于诸方面教育的过程中。因此,虽然思维素质的培育不可能单独进行,却必须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予以充分的关注、细心的扶持和有力的推进。

要营造有益于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应试教育的观念和模式使学校沉浸在追逐分数的“万马齐喑”的状态中,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一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的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对于学生的主体思维,第一是爱护和保护。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所有的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第二是帮助和培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第三是开发和扶持。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要倡导和推行有助于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但担负着传播知识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观念、形成良好习惯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更加艰巨的任务。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敬业爱生、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观念,教师的教学态度应当向着与学生共同钻研、共同切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方向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当向着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有助于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的方向转变。随着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队伍建设也必然呈现出不断学习、不断修身、不断进取的发展态势。

要建立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融入诸方面教育之中的科学的思维训练体系。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着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成长,诸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况作为共同的着眼点。人类的一切知识说到底都是人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思维成果的积累。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能做到的。如果在传播人类的优秀的思维成果的过程中恰当地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如果在揭示思维方式的演进规律的同时适当地融入思维训练,那么,对于学生的思维素质的提高将是很有益处的。

总之,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学生主体思维素质的培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十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生动活泼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也必然对全国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系列目标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